Chaplaincy 牧養

什麼是牧養 Pastoral Chaplaincy?

本文連結:https://bit.ly/3M3Zyfw

什麼事牧養?什麼是職場牧養? 教會的牧養和在職場的牧養有什麼不同?在城市中的職場進行牧養工作,需要有什麼特色?為什麼職埸牧養是城市福音轉化運動重要的一環?

職場是城市轉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不能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視若無睹,只追求我們職場人士的福趾,因為福音除了是個人的救贖,更是上帝在世界上萬國萬族與主復和的國度事工。

職場事工亦不應只限於一個行業,一個族群,而是需要成立一個使命群體,有焦點的宣教對象,亦引導職場信徒成為基督職場大使,關心弱勢社群,成就天國事業。 所以職場牧養,並不是一個牧者的個人事務,而是一個使命群體,道成肉身的活在服侍群體的當中,發動對社會文化的挑戰,轉化職場,轉化城市,讓神的心意在職場中成就。建立一個「道成肉身、使命、變革型的職場牧養系統」

職場牧養和教會的牧養有什麼不同呢?一個職場牧者(職牧)教會牧者(教牧)的職能、工作範疇有分別嗎?如果沒有分別,那麼,職場牧養只是教會牧者在不同群體、不同禾埸範疇的應用,可能也不值得特別去研究。

一:職場牧者的工作,是城市福音轉化運動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香港大約有20% (150萬)至30% (225萬)人自認是基督徒 (許家欣2018)。[1]  華語堂會有1305間,來自70個宗派。[2]  出席崇拜人數近27萬人,較2014年下降2.5%。自2014年平均每年流失3.7% (香港教會研究2019)。[3]  相比於2014年統計恆常參加基督教會教會聚會的人數約35至40萬人 (約佔總承認自己是基督徒人數的42% – 47%。)[4]

由此推算,已受洗或自稱為基督徒,但恆常地沒有參加教會崇拜的人數在120萬至198萬名人士 (150萬 與27萬恆常出席祟拜人數差額),為數可觀。信徒不能恆常參加教會聚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長期病患,在家中養病、入住了老人院或病院,家庭主婦要照顧家庭,工作困身、中小型企業東主及零售服務行業在週六日忙於工作、殘障人士,沒有家人陪同,故不能上教堂、對教會或教會領袖不滿、在教會內因衝突而受傷離開的人士等等。2014年佔中運動之後,因為政見不同或及不滿教會而已離開教會流失的青少年人,其人數可能有數萬人。在全港這些離開教會,或因各種原因未能恆常參加教會的人數可能已超過100萬人,即是每3個信徒中,就有兩個未能在教會中得到牧養關懷。

香港人口結構中,雇員人數有330萬, 僱主13.5萬,自營作業者27.2萬,合共370.7萬人[5],他們聚居在城市,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更是吸引世界角逐聚居,營商工作服務的地方。而接觸他們最好的地點就是在他們工作的地方- 職場。故此職場牧養,非關需要,更為城市轉化所必要發生的地方。香港警察以諾團契,香港銀行同業團契,香港基督徒協會,睦福,飲食業團契,都是一些成功職場教導牧養為主的團契或教會機構。[6]

二:職場牧者(職牧)和教會牧者(教牧) 職能工作上有不同。  

教牧是一名蒙神特別呼召,經過特殊的職業訓練成為全職、半職、義務的教會牧養工作。他們一般以傳道人/牧師/宣教師/資深牧師/主領牧師/堂主任為職稱。各教會以不同的傳統和按立程序、選拔公認道德、品格、知識、和能力合適的人,以教會資深牧者群按手成立為牧師。

教牧可以是受教會差派,以全職或半職身份進入職場群體,主事牧養關顧職場群體。教會內的職場團契、行業界專職警察的以諾團契、銀行團契、保險業團契,香港工商基督徒都協會都是由教會差派的牧者,進入職場,擔任牧者的角式。他們的工作一般與教會牧職相似。我以前都以為這是唯一的模式。

牧養 (Pastoral Chaplaincy) 是牧者以蒙召的基督僕人身份,對信徒及非信徒生命的培育哺養,目的是引導他們在聖經指引及神的陶造下,接納基督、得蒙救贖,靈命成長改變,成為基督門徒,活像基督,榮耀基督。在教會內的牧者牧養的方式多樣化,從歷代教會發展下來,牧養方式包括牧者的常設職份工作,如崇拜、講道、禱告、代禱、主持聖禮、喪禮、門訓、教導、見證、門徒品格栽培、靈命培育、家庭和病患者探訪、分齡團契牧養等;亦延展包括全人關懷、在心靈和靈性上的輔導、安慰、婚姻及家庭支援、醫治、病患及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的支援、危機介入等。

牧者的全人關懷關懷牧養 Holistic Pastoral Care and Marketplace Chaplaincy
Chaplaincy Roles 牧養的工作

牧養關顧 (Pastoral Care) 是基督道成身,降生為人的目的和基本態度,為要成就救贖,拯救罪人。教牧是䝉召成為神的僕人,奉召牧養關顧信徒群體,並藉佈道傳福音,引導此群體壯大,靈命成長。關顧是一種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服侍,不限於形式,在乎真誠、心靈相通、靈魂關顧,特別在信徒經歷人生重要階段,如結婚、至親喪葬,情緒困擾、婚姻家庭危機、人生挫敗,面對試探等,牧者心靈關懷的角色,更為重要。

在職場內的牧者不同於主流教會的牧養模式,因為它的重點是向教會羊圈以外的人提供「現場事工」(Ministry of Presence)。[7]  雖然地方教會教牧模式通常強化了圈內的接觸,如差派牧者定期駐守職場團契、接觸團友,但教牧仍然處於中心,等候信徒或未信的人接觸牧者;職牧卻是用外圈的方式,在羊圈以外,到職場生活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來尋找失羊,聆聽、包裹、牧養、安慰受傷的人。(約十16)

沒有其他宗教職業能提供職牧的活力。這種模式強調羊圈外的事工而不是圈內事工。它在不斷發展,極具挑戰性,節奏快,而且非常充實。對於職牧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觀察職埸人的人心和咀臉。與旅居人們一起工作和愛護,並肩而行,一起體驗職場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職牧在所服務的人中存在:哭、笑、崇拜、慶祝、哀悼、講故事和安慰。

三:職牧的職能是擔任鼓勵者、照顧者、幫助者、倡導者和支持者。

職牧的美麗和奇妙之處在於機構對職牧的期望和信任。職牧被認可了作為一個關心每個人的人,即使其他人不能。職牧被委託在邪惡和敵對的情況下承擔上帝的同在。職牧被要求為受苦的人發聲,關心那些生病或受傷的人,為臨終者服務,向死者致敬。職牧工作的神聖之處,是以基督大使的身份走向人們工作、娛樂、受苦、治愈、歡笑、哭泣甚至死亡的地方。[8]

四:職場牧者必須是一位道成肉身-使命-變革型城市的牧者

職牧關心的重點是職場宣使命的落實在職場牧養群體之中,以致職場由一個工作地方、一種職能體現,能轉化成為一個神在城市中的宣教動力,成為城市轉化、神國度體現的動力,而道成肉身,使命和改革型領導,是職牧重要工作的關鍵特質。

五:職牧必須是一位道成肉身的城市牧者 (Incarnational)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約1:14)   職場不是一個抽離於我們生活的獨立工作空間,職場也不是我們在寫字樓工作的地點,而是活在我們生活中的鄰舍。職場牧者奉召命進入職場,這個職埸不一定是同一個行業、住同一城市、有同一種職業。

喜好同一種活動(如運動)、有同一種價值(如喜好收藏美術品)、文化(喜好中國茶道)、娛樂(同為某遊戲的粉絲)連系的人也可以成為個職場。

職牧事奉的是教會羊圈以外的「現場事工」(Ministry of Presence)。 耶穌牧養方式,雖然包括圈內的十二門徒,但更多是圈外城市牧養這種方式。[9]   耶穌是選擇各階層甚至沒有教養的人,出動去尋找他們、選擇和他們共同生活三年,以言教、身教、示範、見証的方式,牧養主的門徒和跟隨耶穌的人。主耶穌示範的就是這種道成肉,俯就卑微,與牧養群體共同生活的方式牧養門徒。

在初期教會,保羅的宣教工作在初期的確是採取由教會差派、進入職場的模式。

「當保羅悔改的時候,他直接從主領受宣教的呼召,這個呼召是他在安提阿教會作教師時而由教會加以證實。聖靈指示教會要奉獻巴拿巴和保羅去作他召他們去作的工作。教會為他們禁食禱告後就舉行奉獻禮,打發他們出去工作。」[10]

但在保羅宣教的最後十二至十五年,他停留在主要亞細亞城市,如哥林多、以弗所、歌羅西,由三個月至三年之久,幫助當地成立了教會才離開。

「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不但是自治、自立的教會,也是自傳的教會。換句話說,他們是個有差傳思想,關心普世傳福音與保羅一樣有宣教心志的教會。他們雖然不能與保羅一樣往普世去傳福音,但他們最少能把福音傳遍那一個地區。」[11]

但以理學院的職場宣教訓練,過去14年,都是採用這種道成肉身的模式。他們選拔的宣教士學生,並非來自高學歷,高智商的高材生,而是來自泛夫酒卒各階層的男女,有初職,亦有退休人士,他們所學的,可以即時應用在他們所身處的職場之中。14年來,他們訓練的商職傳道人,大部份仍然在職場工作,但有職場傳道的訓練,和事奉主中心的呼召,一呼百諾,成為職場宣教的其中主要力量。

根據2019年的教會普查,恆常出席教會崇拜的人,連續於過去10多年中下降。他們返教會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讓他們更親近上帝,成為信仰群體中的員,教會的講道對他們有幫助。[12]

香港植堂的動力在下降

而離開教會的人群,特別是青少年人,他們認為教會的講道脫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不能適切牧養他們。這正是由於教牧沒有道成肉身的生活與他們的生活和苦惱接近的緣故。[13]

香港人返教會的原因

六: 職牧要有在職場與牧養群體共同生活的事奉取態。

職場牧者要成為職場中關顧的鄰舍,與他們同生活 (In them),成為他們的一份子(Be them),為他們 (for them) 亦同屬他們、彼此成為一家人 (of them) ,就是「道成肉身」,同生活、同喜同樂,使職場轉化為宣教基地,成就神國度建立。

七: 職牧必須是使命群體中的一員 (Missional) 。

職牧在職場的工作,不單止於間中接觸,在職場傳福音,領人歸主,不單止是個人救贖,更是大使命中「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主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的城市宣教,轉化職場、影響世界工作  (太28:19-20)。

基督教的神是一位宣教的神。宣教是神給人的使命。宣教工作,不止於傳揚神給個人的救贖、更有宣揚神的創造、與聖靈同工、在多元社會、異文化環境下、向人闡釋神的公義憐憫、社區關懷、彰顯神的公義憐憫、偉大而可畏,達致社會和神所創造的世界復和。

職場中人要面對的是複雜的公共議題譬如疾病,貧窮、飢餓、侵權、社會倫理、環境污染等。基督的職牧的「現場關愛牧養任務」是要在現代文化的職場中享受愛,亦把愛奉獻出來。 Volf 的信念是基督教為公共領域帶來的主要貢獻是對共同利益或人類繁榮的願景, 基督徒被呼召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的主要方式不是將其願景強加於世界,而是為首先為塑造我們生活的基督作見證。[14] 所以,在公共空間的職場牧者,不能以單打獨鬥的身份,完成這職場轉化,職場宣教的工作。他必須建立共同的使命群體,一同投入。


[1]   許家欣,《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伯神: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網誌,2018-10-8。https://rbcarticle.wordpress.com/2018/10/08/%E7%AC%AC%E4%B8%80%E7%AF%87%E7%B6%B2%E8%AA%8C%E6%96%87%E7%AB%A0/

[2]   香港政府年報 https://www.yearbook.gov.hk/2012/tc/pdf/C18.pdf

[3]   梁國全、劉梓濠主編,《應對時勢、教會更新- 香港教會研究2019》,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有限公司出版, 2021年7月。

[4]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 – 201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2014。https://hkchurch.files.wordpress.com/2015/02/201502062.pdf

[5]   2016 年香港人口普查報告,第65頁

[6]  以職場宣教牧養為中心的機構很多,例如南區福音使團 (http://www.central-gospel.org.hk), 基督教宣道會信愛堂 (http://www.shiumay.org); 香港商界基督徒協會CBMC Ltd., (http://www.cbmc.org.hk/); 工業福音團契 (http://www.hkief.org.hk/); 城市睦福團契 (http://www.peacemaker.org.hk/); 公義樹(http://www.theoaksnet.org) ;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http://www.wenzi.fes.org.hk/ );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 (http://www.hkpes.com/); 香港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HK) (http://www.fgb.com.hk/db/index.html)。

[7]   醫院牧者(院牧)的事工是病房醫護、病人和其家人的牧養和全人關懷,稱為臨床關懷事工(Clinical Pastoral Care )。

[8]   Baker, Alan T., Foundations of Chaplaincy, A Practical Guide, Wm B. Eeradmans Publishing Co, 2021

[9]           聖經記載耶穌常常走訪迦百農、加利利、撒瑪利亞,推羅西頓、格拉森和聖城耶路撒冷。

[10] 及[10]    鄧達強牧師《保羅的宣教策略》,未發表的在伯特利神學院「教會發展」課程講義,2022.

 

[12]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9香港教會普查簡報。(香港:2019 )。

[13]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留堂會、離堂會」初步研究報告>城市心2019年5月。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離堂會」肢體盼望的愛與同行-質性研究初步結果>城市心2019年9月。

[14]    Volf, iraslov & Mcannally-Linz, Ryan, Public Faith in Action: How to engage with Commitment, Conviction and Courage, Brazos Press, 2016

January 2025
S M T W T F S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